1、在现有可查的资料中,多津津乐道于王燮晚年分发浙江候补、有龄捐纳后无钱进京,受红顶商人胡雪岩五百两银子资助方谋得实缺的戏剧性经历。
2、此属无稽之谈。
(资料图片)
3、有龄抚浙时诚与胡雪岩友善。
4、然据前述史实可知,有龄在报捐盐大使之前、之后,直至签发浙江获“实缺”,始终随侍其父宦游云南,从未到过浙江,焉能结识胡雪岩?更何况,王燮服官二十余年皆止驻滇、蜀两地,甚至未到任甘肃平凉知府,所谓“被分发至杭州候补、坐吃山空”显系捕风捉影的编排。
5、1849年,王燮由蜀赴有龄处养病时,有龄在浙为官已逾八载,又何至“穷困潦倒”于彼处?有斯谬论,推始溯源,乃清人陈代卿在《慎节斋文存》“胡光墉”篇中的杜撰(已有学者对此提出疑问),而高阳的小说《胡雪岩》更以讹传讹了。
6、此外,曾仕强在百家讲坛演绎胡雪岩发家史,也对王有龄的家史有类似观点。
7、稗官野史往往悖离了真实,尽管它们的“八卦”更趋合人的猎奇心。
8、不妨对比下王胡两人的年谱,王有龄比胡雪岩大了十三岁。
9、王有龄报捐“盐大使”是道光14年(1834)的事,道光19年(1839年),便由吏部签发浙江,道光21年(1841年),到浙江禀列“署理新昌”,后“提升慈溪知县”。
10、胡雪岩生于1823年,从道光14年至道光21年,尚为十多岁的跑街学徒,年薪不过8两,却有500两资助王有龄。
11、而二者之间关系有待更多史料的考证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