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凳连起来,村民围一起,聊的是家事,谈的是法治,论的是乡村振兴。为进一步加大释法力度,丰富普法形式,严格执法实践,推动学法用法不断走向深入,近期,张家港市南丰镇和平村党总支强化党建引领,立足党员中心户这个红色“微阵地”成立了“板凳援法驿站”。
【资料图】
“板凳援法驿站”通过搭建议事平台、完善工作机制、优化“援法”形式等举措,为群众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提供了有效路径,持续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“法治幸福感”。
搭建“援法”平台,形塑对话合作
“板凳援法驿站”里讲一讲,通过以“理论+政策+沟通”的方式,援助宣传法律知识来助力社会治理。
“生活垃圾应该分类回收处理”“村规民约需要重新制定了”“谁家又发生了矛盾纠纷了”……驿站里,村官、法官、党员与群众、网格员、退役军人们聚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语,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。村干部还把相关政策、有关工作,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拿出来“晾晒”,让群众全面了解村干部在干什么、怎么干。
“以前开会时,总是把大家集中到村委的会议室里,端着文件念给大家听,让人感觉很拘束。”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庞浒说,用单一的模式召开村民会,大家接受能力不同,效果不会很好。经村“两委”商量后,最终讨论出一个新思路,成立了“板凳援法驿站”,通过不断加强法治宣传,倡导和谐家风,共谋美好生活,不断丰富“援法”内涵,营造浓厚的“援法”工作氛围。
加强“援法”队伍,完善工作机制
聚焦邻人邻事,驿站里议一议。你一言我一句,群众畅所欲言。通过“板凳聊事”的形式,干部下沉基层,掌握村情动态。根据“定主事、定议程、定议题、定会纪、定结果”的“五定”原则,提前向村民发布,便于村民知晓。
“我们这里水系发达,几乎每家每户都临河而居,保持好河道卫生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。我们只有解决垃圾乱扔问题,从根本上消除污染,河水才能恢复原来的清澈。”在驿站里,村民老闻抛出了自己的观点。针对民生问题,村干部与群众一起商议,及时沟通,村民们的智慧在驿站里得以快速汇集。
坚持接地气,“板凳援法驿站”里请一请。把小组长、党员、退役军人、网格员、法律明白人、学法用法示范户及法官、法律顾问等请过来,充分发挥他们投身乡村治理的热情,让他们当“主角”,让他们“包打包唱”,提升“援法驿站”队伍综合能力素养,让“援法议事”活动更有针对性、更具实效性、更富公信力。
优化“援法”形式,聚焦基层动态
村委能解决的,就地解决;村委解决不了的,向镇上报解决;镇解决不了的,由镇协调市级各个部门解决。“我们东胜28-30组多年来一直没有路灯,夜幕降临后一片漆黑,尽快装上路灯是我们最大的愿望。”在“板凳援法驿站”里,村民们的诉求很快得到响应,该村投资近5万元,实现了主要村道路灯亮化全覆盖。“还以为驿站就是形式,没想到真的落实解决了。”东胜片村民朱秀琴高兴地说。
“板凳援法驿站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,“坐”听说“理”,成为村民身边的“暖心驿站”,有效助力乡村发展,拉近了党群关系。截至目前,驿站共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和困难诉求20余起,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户,大事不出村。
和平村“板凳援法驿站”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站稳人民立场,围绕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以“法治”推动“自治”,用心用情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。下一步,和平村党总支将扩大“板凳援法驿站”的覆盖面、实施面,充分利用“党群服务中心+红色‘微阵地’”的新型治理模式,根本上促进村民从“站着看”到“喊着干”再到“主动干”的完美转变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
校对 陶善工
标签: